每天上班打开电脑,首先弹出的窗口都不是微信登录,而是“wps上可以借钱啦”,下班打车,滴滴又在提醒你可以借钱领取打车红包。如果现在挨个打开手机里的app,你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与借贷没有半毛钱关系的app,都已经准备好了借钱给你,并且“下账极快”、“利率超低”。
叫外卖的美团、PS照片的美图、提供旅游服务的携程、京东、阿里、腾讯、百度……这些拥有庞大用户和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巨头的app,在悄然间,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民可借贷的金融场景。
据时代数据统计,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 2021年 Q1 App流量价值总榜的TOP10中,7个APP均有“借钱”的入口。
“手机里的App,99%都可以借钱”
最早是阿里和腾讯开始了互联网布局小贷业务。
2015年4月,蚂蚁金服推出蚂蚁借呗,上线一年,授信用户达到3000万累计发放消费信贷达到494亿元。5月,腾讯开始布局,微粒贷先后登录手机QQ与微信。
同年,对标“蚂蚁借呗”,唯品会推出了“唯品花”,携程则推出“借去花”。此后,百度有钱花、京东金条先后上线,后来者美团、滴滴、头条也于2017、2018年陆续推出了美团生活费、滴水贷、放心借等小额贷款产品。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美团点评来自小贷业务的无抵押应收贷款为39.88亿元。
如今,正如网友总结的一样“手机里的App,99%都可以借钱”,据时代数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社交类、电商类,还是内容类、生活类流量巨头的36个APP,都加入了这次金融盛宴。借贷业务或许是流量巨头切入金融业务的一个入口,不管是自有资金放贷抑或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助贷的服务。
出行类App中,携程、去哪儿有“借去花”,滴滴出行有“滴水贷”;
内容类App中,今日头条有“放心借”,腾讯视频有“小鹅花钱”,芒果TV有“芒哩·好贷”,爱奇艺有“小芽贷”;
|爱奇艺提供的借贷服务
生活类App中,美团有“美团借钱”;饿了么有“饿用金”。
流量巨头大多通过自有资金放贷抑或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助贷两种模式来切入借贷业务。
例如,美团App中的借钱功能的放款机构由美团三快小贷和合作机构提供;百度有钱花的借钱提供方包括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另一种模式是通过做助贷,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尚未有自己的金融机构牌照,与一些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从而获得佣金。今日头条旗下“放心借”的合作放款机构包括新网银行、中银消费金融等。京东金条的合作方则是西安银行。滴滴的“滴水贷”、饿了么的“饿用金”、携程的“借去花”借钱业务合作方中都有马上消费金融的身影。
而在调查的这36个app中,只有饿了么与爱奇艺是双管齐下,在主推自家借贷产品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家借款机构的借款服务。你在进入他们的借钱窗口之后可以任意选择一款产品进行借贷。
|饿了么除了“饿用金”之外还为以上6款借贷产品引流
比较特别的是搜狗app。不少平台的借款功能都以“实时审批,极速到账”为卖点。时代数据逐一尝试开通借款功能,大多只需要填写身份证、刷脸之后,平台几乎在瞬间就会完成“审核”并给出最终借款额度。
而“搜狗借钱”app是唯一一家在首次审核中提示申请额度失败的软件。但同时也为用户指出了“另一条路”——申请平台推荐的其他借款产品,数量达到三款以上,就可以显著提高通过率。
各种App为何热衷放贷?
截至 2019 年,招银国际证券估算中国互联网消费贷款的余额约为 2.3 万亿人民币。互联网巨头旗的消费金融子公司(蚂蚁金服、平安普惠、微众银行、度小满金融和京东金融)占据了 70% 的市场规模,其余则来自中小型机构(包括独立第三方网贷平台)。
互联网巨头们为何如此热衷放贷?秘密藏在利息里。
连续浏览这36个app的借钱入口,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宣传几乎一模一样。除了上文提到的审核快和放款快,还有就是接下来要说的“超低利率”。
在调查的这36个app中,除了“拍拍贷·极速贷”与今日头条的“放心借”APP在借贷页面明确展示了借款年利率范围之外,其他所有的app都在变着法玩着文字游戏,只为了让利息数字看起来小一些。
一部分app往往不会告知年化利率,而是用“日息万三”“日息万五”这样的日化利率代替。比如饿用金的推广介绍写的是日利率0.03%。
而包括饿了么app引流的众安小贷在内的很多APP还采用了举例的方式,“1千元借12个月,日费用最低2毛”,“借1万元日息低至1.4元”。